聚焦汉滨“陕茶一号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普洱茶

聚焦汉滨“陕茶一号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

从“一片叶子”到“一方产业”

——陕西安康汉滨区推动“陕茶1号”茶产业

高质量发展纪实

嫩芽香且灵,吾谓草中英。

近年来,汉滨区按照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坚持把茶叶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、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,推动茶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市场化、品牌化发展。“一片叶子”,成就了一个产业,富裕了一方百姓。

产业发展迅速品质稳步提升

汉滨区位于北纬32度茶叶种植的黄金纬度、独有的我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、两千年的茶文化积淀,成就了汉滨茶叶卓越不凡的品质,也凸显了“陕茶1号”茶叶的独特。

据史料记载,汉滨茶叶始于商周、兴于秦汉、盛于唐宋,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,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之一,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茶叶集散地,唐宋以前就以“金州茶芽”驰名。

据权威机构检测,汉滨茶叶富含硒、锌、多酚类和氨基酸等物质,茶叶香气浓厚,持嫩性强,品质优良,利于吸收,益于健康。

从一名技术推广员到学茶、研究茶、卖制茶机械,再到自己种茶、育苗,深耕产业28年的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、高级农艺师王衍成培育出陕西首个无性系茶树品种“陕茶1号”。他介绍,“陕茶1号”结束了陕西茶业发展完全依赖外省品种的历史。在“陕茶1号”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植物新品种权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brand_alt_mark

茶叶作为汉滨区最具竞争力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,汉滨区委、区政府将茶产业的发展当作“富农惠民”的重要产业来抓,提出了打造百亿元大产业,塑造“陕茶1号”茶叶品牌的发展目标,不断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,增强发展动力。

截至2024年11月底,汉滨区新建标准化茶园15万亩,茶园面积累计达到21.4万亩,茶叶总产量达到9800吨,实现产值20.2亿元。

“陕茶1号”2014年、2018年先后被国家林业局、农业部授予“植物新品种权证书”,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全国第9个茶树品种,2023年6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三大茶树主导品种之一。其制作的茶产品具有“形美、毫显、香郁、味鲜”四大特点。

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

如何让“陕茶1号”品牌闻香全国乃至世界?

汉滨区从茶产业链各环节严格把控质量,实现“茶园”到“茶杯”可管控。同时,还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并制定各类产业规划,一系列综合举措为“陕茶1号”不断赋能,提升其影响力。

汉滨区有关负责人介绍,汉滨区坚持全域规划理念,编制了汉滨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,将流水镇、大竹园镇、双龙镇、瀛湖镇等7个镇确定为茶叶基地建设镇,实施区域化布局、板块化推进。不仅如此,汉滨区对茶产业从种植、采摘、加工等全产业链实施监管。

记者走访部分茶山发现,技术人员“上门服务”已成常态,他们不仅要对茶农进行指导、监督茶农规范种植,推行生态种植和绿色防控,同时稳步推进低产茶园改造,提升茶园标准化管护水平,牢牢守住了茶叶质量安全的底线。

“你扫一扫二维码,就知道这盒茶叶产自哪个茶园。”汉滨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通过扫二维码,茶叶的产地环境、生产记录等一目了然。

据统计,目前全区38户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基本实现产品二维码扫描追溯,实现“茶园”到“茶杯”可管控。全区78家加工企业实施规范化提升改造,规范茶叶初制所环境卫生、加工工艺、操作规程、采收管理、购销行为,茶叶品质不断提升,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。

重视茶叶质量管控的同时,汉滨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研发茶产品,进行深加工、延伸产业链、提升附加值。“我们每年3月10日左右开工,早春平均每天收到鲜叶800至1500斤,制出干茶200至300斤,春茶共采收50余吨,产值可达1600万余元,带动1000多人通过采茶增收3000至5000元。”安康市汉滨区德润天然富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同磊说。2021年,德润公司投产了“年产400吨富硒茶清洁化生产线”项目,这是目前陕南较大容量的杀青生产线和炒干生产线之一,可同时加工富硒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黑毛茶等多品类茶,极大地丰富了安康富硒茶品种及市场,也使茶叶加工温度控制更加精准,整体口感进一步提升。

brand_alt_mark

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研究员陈恒介绍,近年来,通过推广先进茶叶加工机械装备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、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等途径,全区茶产业“机器换人”跑出加速度,名优茶加工、茶园修剪管护、机械化率不断提升。

汉滨区还制定各类产业规划。按照各部门任务分工,整合发改、财政、扶贫、农业、林业、水利、移民等各有关部门涉茶、涉农项目资金并统一使用,支持标准化茶园建设及管理、低产茶园改造升级、生态茶旅项目建设、茶叶加工厂建设、茶企各项质量认证、营销体系建设等环节,合力推动汉滨生态富硒茶产业跨越式发展。

2022年,汉滨区建成安康富硒茶城,20多家区内茶企成功入驻运营,省内外开设汉滨富硒茶专营店100余家。与此同时,这几年汉滨区大力举办系列活动让“陕茶1号”走向全国,有效提升了安康富硒茶·陕茶1号的品牌知名度。截至目前,汉滨区茶叶产业共带动42860户农户年均增收6300元。

打造绿色品牌提升竞争力

品牌是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法宝。过去,汉滨区茶企各自为战,茶叶品牌众多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。汉滨区如何破题把“陕茶1号”从“养在深闺无人识”到“享誉国内天下知”?

记者调研了解到,近十年来,汉滨每年除了在本地举办各类茶叶推介活动外,还在西安、武汉、广州、新疆、上海等地举办大型“陕茶1号”茶叶展示推介活动;积极参与国内的茶文化节、中博会、交易会;通过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,多形式、广视角、全方位地展示汉滨区优越生态环境和“陕茶1号”茶叶独特风味,推介一批强势品牌,树立“陕茶1号”茶叶“安全、绿色、健康”形象。

汉滨区委书记、区长吴大林说,汉滨区在不断推介“陕茶1号”茶树品种、提升茶叶质量的同时,还积极加大对茶叶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,通过宣传展销、专场推介、项目招商、茶文化展演和参加名优茶评选等国内外宣传推介和茶事活动,多层次、多视角宣传推广“陕茶1号”。

品牌化之路也蕴含着产业标准。2022年10月,“陕茶1号”系列地方标准发布,标志着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,不仅为“陕茶1号”的种植、生产、加工提供了综合性的技术规程,实现管理有标准、过程可追溯、质量可监控,更为助推全区乃至全市茶叶产量、品质“双提升”,加快安康富硒茶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。

“还需深刻理解市场化与品牌化的内在逻辑。”汉滨区相关负责人说,市场化促进了品牌化,而品牌化也反过来推动市场化。

brand_alt_mark

近年来,汉滨区通过整合各方力量,统筹推进茶叶市场建设,加快茶叶品牌整合推广和知名品牌培育,成立了汉滨区茶叶产业协会,打造以“陕茶1号”为主具有汉滨特色的“安康富硒茶”,已授权使用“安康富硒茶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8家,茶叶绿色、有机认证产品18个,先后组织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参加各类推介会、茶博会,多次在国家及省级评比中获奖,极大地提高了汉滨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时值寒冬,记者在汉滨区大竹园镇东旭茶庄看到,进行研学的学生一波接一波,作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在东旭茶庄不仅可以体验采茶制茶,还能充分了解茶文化。东旭茶庄负责人单林江告诉记者,他们在原有的茶园基础上扩大经营范围及规模,建设了网红桥、彩虹滑道等娱乐设施,让园区成为四季有花、茶花飘香、茶旅融合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项目,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。

在流水、双龙、瀛湖等镇,一个个茶旅融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近年来,汉滨区立足富硒资源和“陕茶1号”品种优势,将茶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种茶、采茶、制茶、品茶和旅游观光、休闲游乐为一体的茶旅融合一体化循环发展之路,全区茶旅融合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、助推全域旅游发展、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

“到2025年,力争全区茶叶总面积达到22万亩,茶叶年产量达到1万吨,让茶叶真正成为‘富民之叶’‘强区之叶’。”面对未来,吴大林信心满满。

来源: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